新华社杭州5月7日电 题:从荒芜滩涂到“候鸟之家”——浙江玉环漩门湾湿地蝶变
新华社记者王俊禄
登上浙江省玉环市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观景台远眺,碧波荡漾的海湾、满目葱茏的植被、振翅飞翔的水鸟尽收眼底。“感觉来到了‘海上花园’。”杭州游客陈先生说。
各色野花争奇斗艳,绿树新芽迎风摇曳,一群白鹭直上青天……走进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到处充满生机。
这里曾经是荒芜滩涂。“几十年来,人们用双手改变了生存环境。”玉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舒欢说。
玉环岛面积186平方公里,曾隔着漩门海峡孤悬于浙东海域。当地民谣唱道:“漩门湾,鬼门关,眼望漩涡泪斑斑。”
早在1977年,漩门两岸堵坝合龙,漩门湾历经“沧海桑田”之变;2001年,一条海上堤坝成为海与湖的分界线,湿地轮廓初显;2011年,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获批成立,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探索加速开启。
早年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沿海沿湖产业转型,是还原湿地生态本色的关键。近些年,依托“千万工程”“五水共治”及清洁家园等行动载体,辖区102家企业被挂号整改,生产污水实现“零直排”。
1.2万只养殖网箱全部清理,鱼苗投放玉环湖,“以鱼治水”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如今,湿地公园及周边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我们积极推进退渔还湖、退塘还湿、疏浚清淤、水岸修复等措施,让湿地成为动植物的天堂。”舒欢说。
这阵子,湿地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赵洪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在准备新的‘接待方案’,‘客人’是来自远方的候鸟。”
作为候鸟迁徙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的中转站,每年有数万只候鸟停歇漩门湾。2017年,玉环在核心保护区内启动“水鸟栖息地改造”工程,通过鸟类生活环境营造、栖息地生态放流、隐蔽廊道建设等,提升鸟类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新项目计划5月底开工,将为鸟类栖息提供更好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赵洪说。
适宜的生态引来不少新“访客”。湿地观测到的鸟类,从2011年的125种增加到今年的186种,其中省级以上重点保护鸟类31种。
“像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卷羽鹈鹕等‘稀客’越来越多,有的停留时间达6个月。”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科副科长陈严雪说。
海岛原生态变成旅游资源,本地居民感触最多。“我从小在漩门湾一带长大,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迁。现在游客多了,有时一天要开12趟游船,忙得高兴!”68岁的观光船驾驶员老陈说,每天载着一船欢笑,让他觉得很幸福。
绿色发展的红利正不断放大。2018年至今,漩门湾游客量超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2500万元。与湿地公园一湖之隔的玉环新城,依靠环境这张“金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创业。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