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随着国土开发强度的增加,海岸带地区作为人口高度集聚区域,其经济开发和产业聚集趋势愈加明显。海岸带的生态系统长期受到人为干扰,再加上海岸带本身的脆弱性,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加强陆海统筹协调发展,要把海岸带作为治理的关键,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陆海统筹高质量发展新路,还海岸带以自然和美丽、别具特色的蓝色海湾人文景观。
一、陆海统筹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陆海统筹保护和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陆海空间分割,陆海发展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重海岸带开发,轻生态环境保护,海域与陆域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布局和发展定位等方面缺少统筹协调和衔接,特别是近海的围海养殖、过度开发,美丽的海岸带遭遇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一)过度围海造地,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为破解土地资源不断吃紧、陆域建设空间不足的困境,围海造地成为拓展发展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沿海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过度开发,不科学的填海造地,不仅导致湿地、滩涂消失,幼虾仔鱼等海洋生物繁衍生息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还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的生存环境,造成海岸线退缩、岛礁消失、风暴潮肆虐,直接威胁到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与居住等。
(二)海岸带过度养殖,严重污染海洋环境
近些年,由于近海岸的水产品过度养殖造成近岸海水污染,加剧了海洋生态环境的严峻性。在海水鱼类养殖中,部分区域养殖密度过大、且不合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造成水质严重污染。此外,围海养殖还会打破原有的海洋动态平衡,改变海洋局部的水动力条件,导致沙质资源的退化,陆地不断被海水侵蚀。
(三)陆源污染入海,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由于陆地污染入河汇海,陆源入河口环境污染是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直接排放、入海河流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进入海洋,导致生态灾害和环境事件频发。因此,完善我国防治陆源污染的措施和制度显得十分关键,我们应该坚持陆海统筹,综合治理陆源污染问题,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的排放。
二、综合治理是海岸带陆海统筹的重点
随着人类海洋活动的增加,海洋生态安全日趋严峻,已成为国家战略性问题和制约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岸带的治理和发展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重大。无论是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还是实现国家海洋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都离不开国家海洋生态治理体系的支撑与保障。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陆海统筹发展的战略规划
当前强化对海岸线资源保护的任务已经非常紧迫,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将陆地和海洋当作一个有机整体,不仅要加快编制陆海统筹发展规划,还要加快编制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手段,实现陆海国土空间统筹管理的全域覆盖。同时统筹推进各地岸线保护和开发工作,通过规划引领,真正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严格保护中开发好岸线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二)统筹陆海空间开发,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综合评价区域的资源环境、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形成陆海统筹的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一方面,须加强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陆海空间相互补充、陆海发展并举。另一方面,推动海洋经济向深海远洋、极地延伸,以强化远海和深海开发,使陆域获得更多的休养生息空间。同时,根据自然属性和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依托陆地、河流、岸线、海湾、沙滩和自然资源,打造湾区经济,构建陆海协同的开发格局。
(三)统筹陆域与海域建设审批,严控海岸带开发建设
一方面,要从土地的集约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防治自然灾害等角度统筹进行围海造地的规划和评估,避免海洋生态环境持续退化。另一方面,还要彻底改变陆海分割的建设审批体制,以国土空间整体规划为基础,统筹陆域空间和海域空间的开发建设。同时,坚守海洋生态红线,严格管控海岸带的开发建设,拯救海洋生态链。
(四)以海制陆,实现陆海联动发展
以海制陆,构建陆海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根据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布局海岸带地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统筹考虑城镇开发、产业布局、自然保护。把海洋生态红线、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功能区划等纳入“多规合一”的内容,确立多层次、大空间、陆海资源综合利用的现代海洋发展理念。
总结
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推进陆海统筹、强化用途管制的切入点,是海岸带地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在未来,重点海湾综合治理主要内容要以提升海湾生态环境质量和功能为核心,提高自然岸线恢复率,改善近海海水的水质,增加滨海湿地面积,积极开展综合整治工程,打造景色宜人的“蓝色海湾”。
来源:华地行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