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律师网—北京土地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标签:土地律师  北京土地律师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森林安阳建设规划的通知》 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2-08-31点击率:370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森林安阳建设规划的通知》 政策解读

  本规划通过持续推进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强化林业资源保护,建设森林城市,培育富民产业,强化基础保障,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筑牢生态屏障,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人居生态质量明显提升,为2035年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夯实基础。其主要目标是:

  ——完成营造林44.24万亩,其中:造林22.9万亩(山区人工造林11.32万亩、封山育林2.2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平原及沙区造林4.08万亩、“五边”绿化3.8万亩),森林抚育21.34万亩;

  ——森林覆盖率增加1.5%;森林蓄积量增加20万立方米;

  ——湿地保有量稳定在15.42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0%,增加15.5%;

  ——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稳定在95%;

  ——森林草地火灾受害控制率小于0.9‰,比十三五降低0.1‰;

  ——森林草地有害生物成灾控制率小于3.8‰,比十三五降低0.3‰;

  ——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达到702万人次,比十三五增加102万人次;

  ——林业产业总产值101.52亿元,比十三五增加24.2亿元。

  (二)重点任务

  1、全面建成林长制。到2025年,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警长+网格长”组织体系全面建成,建立健全林长制工作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草湿资源保护发展机制。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通过“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2、科学绿化提升森林总量。一、太行山绿化规划项目。西部山区、丘陵地区实施飞播造林项目、人工造林项目、封山育林项目等,恢复以森林为主的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治理水土流失。“十四五”期间,完成造林15.0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32万亩、封山育林2.2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二、“五边”绿化项目。包括安阳市豫冀界生态屏障建设项目、南水北调生态带完善提升建设项目、双环六廊等重点生态廊道项目和卫河(隋唐大运河)绿化提升项目等。完成营造林7.88万亩,其中,新造林4.08万亩,“五边”绿化3.8万亩。三、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以两个国有林场为重点营建防风固沙林,高标准建设沙化耕地的农田林网,完善平原区防护林体系。重点建设一批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减轻风沙危害,为农业的高产稳产提供良好生态安全屏障,增加土地生态承载力。四、五级创森建设项目。持续推进林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汤阴、滑县争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森林特色小镇10个,创建森林乡村300个。五、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利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通过集约人工造林、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措施,营造和培育长周期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国家储备林基地,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蓄积,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六、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加强以国有林场和集体公益林为重点的中幼林抚育,采取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卫生伐、割灌、修枝等措施,做好松土、扩穴、追肥等各个抚育环节,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完成森林抚育21.34万亩。三、林木良种培育项目。加强林木良种繁育,加强苗圃生产能力,建设保障性苗圃。“十四五”期间,建设保障性苗圃3个。

  3、资源保护重点建设工程。一、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及时开展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严格落实林地用途管制制度,依法依规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严厉打击破坏林地林木案件。加强林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推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为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二、完成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制定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实林地保护利用各项目标任务,强化林地用途管理,保障重大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严格执行使用林地总量控制,强化林地定额调控。探索林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积极补充林地资源,实行林地利用与森林资源增减变化挂钩调控机制。加强临时使用林地与非法占用林地监管,限期恢复植被或林业生产条件。三、加强公益林建设全面保护天然林。加强公益林建设,全市省级以上公益林53.86万亩得到全面保护,严格落实公益林保护管理责任,提升保护管理水平,提高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加强天然林保护,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四、全面保护草地。严格草地保护,坚持全面保护、系统治理,提高草地综合植被盖度和生物量。通过封育封禁,恢复草原植被。五、生态网络感知系统试点示范工程。加强生态网络感知系统管理队伍建设,加大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基础设施投入。开展感知林业基础和云平台建设,森林资源消长监测、野生动植物动态监测、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监测、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省级生态网络感知系统试点示范工作。

  4、自然保护地重点建设工程。一、汤河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长度约为8.42公里,涉及整治面积约为766.73公顷。包括库底清淤、河道生态疏浚、淤泥清理、河道拓宽与防洪改造、生态堤岸建设、人工湿地营造、水生植物恢复、岸边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污水截流与湿地净化、退耕还湿、景观、巡护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二、安阳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植被恢复项目。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植被恢复和植树绿化2000亩,在公园及周边区域栽植水生植物和公园绿化。三、内黄硝河省级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硝河主河道以及硝河坡调蓄湖、以及河道两侧滨河绿地区域,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合理利用工程、防御灾害工程、基础工程、管理工程等。四、滑县西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湿地公园及其周围,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合理利用工程、防御灾害工程、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五、万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改造。完善四至落界、勘界立标,加密界桩、界碑和标牌等软硬件设施建设。六、龙安区小南海省级湿地公园(新建)。位于龙安区善应镇境内,张二庄村东、后驼村南洹河干流上。建设内容包括湿地保育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宣教科普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等。规划湿地面积212.49公顷,新增湿地保护面积159.25公顷。七、安阳县安阳河省级湿地公园(新建)。位于安阳县安阳河安阳县段。规划湿地面积240.64公顷,新增湿地保护面积129.68公顷。

  5、野生动植物保护重点工程。一、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程。保护恢复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构建生态廊道。建设重要鸟类迁徙通道沿线保护执法设施。优化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处置站点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对豹、大鸨、白鹤、白鹳、黑鹳、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白肩雕等1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地理种群抢救性保护,开展就地迁地种原保护和野化放归、回归。二、安阳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站建设项目。建设与完善动物隔离室、观察室、治疗室、标本室及动物笼舍等,购置救护治疗仪器设备、宣教设施设备等。三、汤河湿地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疫病监测站建设项目。建设与完善动物隔离室、观察室、治疗室、标本室及动物笼舍等,购置救护治疗仪器设备、宣教设施设备等。四、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能力提升项目。监测站监测设备:配备野外监测、信息传递、样品采集和个人防护等设备,包括野外流动监测车、观鸟单目镜、计算机、传真机、数码相机、望远镜等设备1套。远程视频监控中心建设:安装可与监测中心对接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1套。应急物资储备:配备消毒药品、个人防护设备等应急物资1套。五、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监测项目。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推进以县域为单位的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强化以自然保护地为重点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和生境的动态监测与评估,进一步掌握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分布、种群结构及栖息地、主要威胁因素、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等状况。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工程。加强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3种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的保护。积极开展红豆杉等珍稀濒危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抢救性保护。强化以自然保护地为重点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和生境的动态监测与评估,进一步掌握野生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种群结构及栖息地、主要威胁因素、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等状况。

  七、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开展全市林木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保护等状况调查。建设2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库,按照技术规程进行调查和建设管理,加强管护和监测。

  6、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工程。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灾体系建设工程。开展美国白蛾杨树等食叶害虫等防治力度。加强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7个应急防治专业队;防治面积50万亩/年,确保不出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二、森林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省辖市监测预警平台1个(市局);完善7个县(市、区)测报站建设,建设自动化监测点10个,实施内黄县远程监测示范县建设;开展全市38个乡村测报点建设,对乡村兼职测报员培训,充实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三、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御灾体系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队伍建设,开展检疫执法人员培训,进一步规范检疫执法行为,防止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完善市级检疫实验室。四、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完成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掌握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状况,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危害等级,满足科学防治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7、森林防灭火重点工程。一、预警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市级森林火险预警平台1个;建4个森林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林州、殷都、龙安);在林州、殷都、龙安、滑县林场、内黄林场新建数码可见光和红外线视频监控系统14套;在林州、殷都、龙安新建瞭望塔3座;建立500名地面森林巡护队伍。二、森林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在市本级布设VSAT固定小站,在林州、殷都、龙安配备BGAN系统和海事卫星电话;为每名巡护队员人配备一部北斗手持机。配备4辆综合通讯车及太阳能供电设备、无线卫星通讯网络、火场数字超短波通信(林州、殷都、龙安、内黄)。三、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项目。森林消防专业队伍1支,半专业队伍6支,专业队伍营房建设0.2万平方米(林州、内黄、殷都、龙安)。在Ⅱ级以上火险县,新建森林消防车蓄水池6个、储水罐6个、配置消防水车3辆。在3个Ⅱ级以上县、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不含汤河湿地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配备高压水泵系统(含进口泵、300米水带、可调喷头)10套。新建2个消防物资储备库。四、森林航空消防能力建设项目。购置无人机10台;在林州建设1个航护飞行驻勤基地、1个停机坪。五、林火阻隔系统建设项目。在林州、殷都、龙安,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209公里,其中,新造林带852公里,改建357公里;新建防火通道93公里,其中林-Ⅲ公路28公里,林-Ⅳ公路65公里。六、防灭火宣传教育系统建设项目。建立森林防灭火宣教展览室1处(建筑面积150㎡),为林州、殷都、龙安、内黄林场、滑县林场各配备宣教设备共计4套。七、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完成全市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

  8、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工程。一、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测与经营方案编制项目。在2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完善和修订森林经营方案,完成国有林场确权定界勘界立标。二、内黄林场生态产业发展项目。(1)生物质加工:利用林场及周边农村枝丫秸秆等废弃物制造生物质颗粒,用于居民取暖、工业发电等;(2)改扩建管护站点用房、修建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滑县林场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1)防风固沙林更新造林、防火隔离带规划建设2000亩。(2)对林区1.5万亩林木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及改扩建管护站点用房、修建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林业体制机制改革项目。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林长制考核评价制度,科学制定各级林长年度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加强森林草地资源生态保护与修复、灾害防控、深化领域改革、资源监测监管、基层基础建设等。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业生态保护发展机制,为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建设森林安阳、美丽安阳提供制度保障。五、林业科技创新驱动项目。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发展林业现代化装备,推动林业种质资源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林业现代化。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项目。在林州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进行林业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监测体系,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补偿机制。七、林木种苗新品种培育。加强苗木花卉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加强主导苗木花卉苗木的开发,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苗木花卉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安阳苗木花卉特色。八、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实施大红袍花椒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大枣品种引进及标准化栽培示范项目、太行山区困难地造林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太行山栎类造林抚育项目等。

  9、绿色富民产业工程。一、特色经济林项目。新发展特色经济林1.4万亩。在西部山区,发展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果、木本油料类生产基地以及连翘、小杂果等优质特色经济林基地,在东部平原区,发展桃、梨、葡萄、枣等为主的干鲜果品优质生产基地。在城市近郊,以名优杂果为重点,打造特色观光采摘园区。二、花卉苗木产业项目。加大传统和优势花卉、特色树种的育种资源收集与利用,开展花卉育种协作攻关,推动新品种示范推广与交流。以国家级“花木之乡”-龙泉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发展花卉苗木2.48万亩,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效益突出的苗木花卉产业。三、林下经济项目。优化林下经济发展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促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实现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发展林下林草中药材、珍贵食用菌规模种植和林禽、林蜂特色化养殖,“十四五”期间,林下种植面积48.52万亩以上。林下养殖面积68.63万亩。四、森林康养产业项目。积极培育太行山森林旅游康养聚集区。其中,“十四五”末,各级森林康养基地由现有5家增加到9家。其中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含试点)2家。五、森林旅游产业品质提升项目。对全市现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增设标示标牌系统、智慧旅游系统等科普教育与游览服务设施。六、林业产业化集群促进乡村振兴项目。培育大中型高科技龙头企业,推动产品加工增值链、资源循环利用链、质量全程控制链有机融合,打造现代林业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龙安苗木花卉产业集群、内黄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林州市林产加工产业集群等3个林业产业化集群。

  10、森林文化建设工程。一、林州太行山研学基地建设项目。集森林文化弘扬、森林知识科普、生态科学教育、滑翔、安阳林业成就展示、林业科技示范、森林生态旅游于一体,配备VR设备、标本等宣教设备,让社会公众深度了解森林,进而保护森林。应用二维码技术,结合生物多样性解说教育数据库和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建设保护区高端展示系统,引导公众对保护区的了解,提升宣传教育水平。二、市森林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依托市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丰富的森林资源,建设4个森林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与所辖区域机关、部队、团体、学校联合,开展森林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普及人民群众森林文化知识,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文明观念。三、林州太行山森林步道建设工程。森林步道、标牌标识、补给点、露营地、庇护所等建设。步道以连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人文景观、传统古村落等,凸显南太行自然、人文、历史、文化景观。四、市全民义务植树网项目。网站建设主要包括机构简介、政策法规、实体参与、网络参与、风采展示、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绿色故事、生态科普。五、安阳市古树名木复壮抢救保护项目。对全市所有古树名木加强基础性保护,对重点古树名木安装视频监控,可适时检测、掌握重点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生长环境状况、保护管理现状等,跟踪调查古树名木的生长势、生长规律、被破坏情况等,以便于及时组织开展养护复壮、保护管理,确保古树名木安全、健康生长。同时,重点抢救保护衰弱、濒危等古树名木5%(占全市现有古树名木比例)。

  11、发挥碳中和林业效能重点建设工程。一、开展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参照国家和省相关标准,推进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摸清全市森林碳汇现状、变化、分布,开展森林碳汇储量评估,探索开展市、县级森林碳汇潜力评价。二、积极参与林业碳汇关键技术创新。加强安阳市森林碳汇项目计量技术研究和湿地碳汇计量监测研究,开展林业碳固定、碳减排、碳汇计量、监测评估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形成一批地方标准与规范。三、探索林业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探索将林业碳汇纳入生态保护补偿范畴,推动市域范围森林碳汇增量横向补偿机制建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碳汇林建设。

  三、征求意见情况

  该规划已征求各县(市、区)政府和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等单位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沟通协商,已采纳相关单位反馈建议,达成一致意见。经市政府同意,2022年7月29日,印发《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森林安阳建设规划的通知的通知》(安政〔2022〕27号)。

  来源:安阳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