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例行督察将监督检查地方政府违规以地融资问题作为一项专项任务,重点核查地方以融资为目的违法违规批地、供地、登记、发证情况,堵住以地融资的旁门左道,妥善化解和防范违规以地融资可能引发的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守住自然资源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助力打好防风险攻坚战。
地方违规以地融资主要形式
◆政府融资平台土地违法违规抵押融资。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实施以来,部分地方政府没有依法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和融资行为,采取为其他公司提供担保、利用子公司进行融资等方式,对自身的融资行为进行一定的包装掩饰,穿上“马甲”以政府融资平台土地违规抵押融资。
◆储备土地违法违规抵押融资。储备土地融资是标准的地方政府债务,也是近年来地方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主要方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印发后,部分地方政府不愿放弃这一方式,在国家对各省债务限额和融资规模进行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部分市县将未列入年度融资规模控制的储备土地用于抵押融资。
◆违规供地登记用于抵押融资。地方政府违规批准将机关办公用地、公益用地等划拨土地改变用途,通过协议出让等方式,纳入融资平台用于抵押融资,是近年来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以地融资的常见手段。
◆违规批准未取得合法使用权的土地进行抵押融资。为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贷款材料,部分市县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违法违规将集体土地直接供地、核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用于抵押融资。这也是近年来最常见的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以地融资形式。
违规以地融资问题该怎么整改
赖文浩
按照中央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关精神和部党组相关部署,今年土地督察机构着重加强了对地方违规以地抵押融资问题的督察。从督察掌握情况看,虽然国家有严格管控要求,但不少地方政府仍存在较强的以地融资的冲动和需求。
有的地方通过为用地手续不完善的土地办理登记、虚假登记储备土地用途、将同一宗土地重复抵押登记等方式违规融资,2016年国家明确禁止储备土地抵押融资后,仍有些地方继续违规抵押储备土地。有的地方将违规抵押融资行为向政府机关行政办公、公园绿地等公益性用地延伸。由于有的抵押物并不是真实的经营性用地,一旦经济增速下滑,将产生巨大的金融风险。
一方面想方设法违规融资,另一方面整改难度较大,不少地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整改到位。如督察发现海南省某市违规以地融资金额191.25亿元,是该市2017年公共预算收入的2.6倍,通过财政资金难以在短期内偿还。2015年督察发现广西某市违规以地融资101.1亿元,截至2018年5月仅偿还19.32亿元,仍有81.78亿元未偿还,占该市2017年公共预算收入的96.7%。
问题的发生,既有地方政府的迫切需求,又有相关部门和银行等机构的“协作配合”。督察发现,在不少违规操作过程中,均存在地方规划部门违规出具有关规划用途、容积率等规划设计要点的证明材料,不动产登记部门违规登记,不动产评估机构不顾实际情况,违规按经营性用途出具评估报告,银行不顾金融风险违规受理抵押贷款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单靠一个部门既无法解决问题,又难以管好。
基于督察发现的相关情况,笔者认为,违规以地融资问题整改,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严格遏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对地方违规以地融资行为持续开展督察,规范土地登记行为,严肃查处一批重大典型案件,以高压态势遏制违规以地融资行为的发生。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考虑到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高、还款能力不足,短时间内难以整改到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妥善规定此类问题的整改标准和整改要求,如在处理责任人员的基础上,制定整改时间表、定期督察进度等,做到既推动问题整改,又不引发新的风险。
加强工作协调,推动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分别强化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金融机构放贷、不动产登记、不动产评估等领域的监管,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促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严格落实。(作者单位: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来源:土地观察
想了解更多征地拆迁资讯,快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平台吧!当您遇到拆迁问题时求助北京凯诺律师事务所我们会用我们的专业技能维护您的合法权益。凯诺拆迁律师维权热线:400-67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