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律师网—北京土地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标签:土地律师  北京土地律师
如何让土地流转有序推进?
发布日期:2021-06-16点击率:553

  当前,土地流转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势态喜人。以山东济南为例,近些年受城市发展拉动影响,郊区各县农民就业愈加灵活,收入增长也较明显。在经济收益和政策引导的双重推动下,土地流转数量增多。

  租赁和托管是主要模式

  笔者与村民及种地大户接触过程中,了解到山东济南周边土地流转主要模式是租赁。租赁模式是种植大户通过村“两委”和村民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每年通过村“两委”付给村民一定租赁费用。村民不参与种植和经营,每年只获得土地租赁费。国家发放的种植补贴,根据实际情况付给村民或种植大户,按合同约定执行。

  当前,济南周边地区农民土地租赁期多在5年以上,租金相对稳定,每年950-1000元/亩。部分略贫瘠土地租金每年400-600元/亩,补贴归拥有土地承包权的村民。另有黄河边一些沙质土地租金更低,国家补贴给种植大户和农户呈均衡和随机状态。国家重视粮食种植,补贴每年都有增长,故很多大户倾向长期租赁,不仅租金固定,且在粮价平稳略涨形势下,收入稳步增长。

  租赁模式产生需要将大量耕地成方连片,将田地出租。这需要土地拥有者或拆迁上楼,或有稳定打工收入,或年龄大丧失劳动能力,还需要地方政府推动。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济南周边地区政府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在两种力量共同影响下,产生了大片土地租赁的情况。

  土地租赁主体不同,租赁规模也不一样。供销社、农发集团等国企租赁规模多在几万亩以上,种植大户规模多在3000亩左右,有的达到1万亩。但多数种植大户规模在500-1000亩,本地村民规模一般在100-300亩,从而形成外来资金和本地资金共同投资农业的局面。虽然外来资金规模较大,但粮食种植不属于规模经济,并不是规模越大效益越高,甚至出现规模越大效益却越低的情况。所以对外来资金的发展,尚有待观察。

  托管也是济南周边土地流转重要模式。托管服务费每亩约800元(不含浇地费用),每亩以小麦亩产1000斤、1.15元/斤,玉米亩产1100斤、1.25元/斤计算,共可得2525元。去除800元托管费用和800元土地支出费用,再加上130元/亩国家补贴,最后获得1055元/亩收益。若农民、村委、公司按3:3:4的比例分配,则农民每亩收益1116.5元,村委会得316.5元,托管公司得422元。而托管公司能批量采购种子、农药和化肥,收益约在30元/亩,所以托管公司总收益约452元/亩。这种模式费用共1600元(不含浇地费用),按照平常年份产量和价格计算,除非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否则不会赔钱。其最大的收益方是村委会,既赚到钱,又强化了对集体土地的管控。对于村民来说,未改变农村社会现状,未增加生活支出,收入稳定,只负责浇地,很省心。托管公司也是丰产丰收。需要注意的是,托管模式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发展情况还有待继续观察。

  土地流转好处多

  一是有利于土地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实现机收、机种、一喷三防、烘干等流程的农业机械化。其次,通过集约化经营,土地承包者能迅速接受种植高科技、新方法,对优质肥料、种子、管理模式也有更深刻认知,解决了多年来农业新科技在小农经济中难以推广的问题。

  二是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少部份年龄大的农民可为流转大户打工,大部份农民可外出务工,即有土地租赁收入,又有一份打工收入,极大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是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流转土地后的农民,到县城,城镇安家需求日益增长,有利于深入推进以城乡统筹、产业互动、城乡一体、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事业。

  土地流转问题尚存

  首先,村民全部拆迁上楼,土地全部流转。部分原来依靠自己种菜及子女赡养费就能生存的老人,搬到楼上后,成了纯粹的消费者,生活支出倍增,而收入只有土地租赁费,增加了子女的负担。还有的老人,买不起楼房,和子女一起生活,家庭矛盾倍增。这主要因少数地方一刀切拆迁上楼及土地全部流转所致。

  其次,土地流转后,种植大户通过规模种植赚到钱,但很多种植大户管理水平并不高,来自各行各业,甚至一些年轻时不喜欢种地的农民也成了种植大户,他们或因种植不及时,或因管理不到位,致使粮食产量降低,严重的减产10%以上。长此以往,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再次,大规模土地租赁在种植时只能种植玉米、小麦等容易管理的农作物,不适合搞经济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种、收及日常管理都不能全部机械化。在作物生长或收获节点上,往往因人工跟不上造成巨大损失。

  最后,部分大户不注重养地,长此以往不利于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土地肥力和产量。

  土地流转思考与建议

  其一,正确引导,提升技术。现在种植大户来源较多,有农资经销商、原来的国家工作人员、农民……他们能否成为土地流转的中坚力量?调查发现,他们的种植管理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大户甚至为了争取优惠政策而承包租赁土地,因管理不善而难以持续。每个县、区这样的种植大户一般不超1000户,如果当地农业部门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技术力量将他们的种植及管理数字化,达到精准种植、精准管理,辅以先进的农业技术辅导,这些大户的种植及管理水平将远远超过原土地承包者。

  其二,规模适度,总结做法。实践证明土地流转面积若超过1000亩,很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土地流转大户和供销合作社是目前土地流转的中坚力量,有一定种植经验和基础,多采取托管公司+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网格化管理。目前,这种模式正大面积推广,管理方式也不断完善,经验正随着实践的深入进一步丰富。

  其三,适当扶持,统筹管理。国家及各地农业扶持政策众多,近几年效果越来越好,但总体讲,多部门分别管理,统筹兼顾、总体效果、效率仍有很大提高、优化空间。然而,因趋利影响,部分既不擅长管理又不具有农业知识背景的人进入农业种植,最终会影响粮食产量,甚至影响粮食安全。建议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对各项“三农”扶持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安排、统一使用,即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又要保证高质、高效地扶持三农,促进乡村振兴。此外,玉米、大豆等几个主要农业品种全国统一供应或免费供应,保证农业的主要品种优良,着力提高研发能力,又大大减轻国家种子行业的管理成本。

  另外,土地流转不能人为干预,要顺其自然。这对保留乡村特色、保留乡愁、培养年轻一代的种地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从济南周边地区土地流转情况来看,正呈现大面积推广之势,但发展尚存隐形问题,即“三不要三要”,一是不要急于求成,要顺其自然;二是不要当政绩、“一刀切”,要因势利导,让农村土地承包形式多样;三是不要在政策上过多强调,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这样才能促进土地流转有序推进,农村、农民生活富裕多彩,“三农”工作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