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律师网—北京土地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标签:土地律师  北京土地律师
广西南宁:做好林权改革“后半篇文章”
发布日期:2025-03-27点击率:19

  广西南宁:做好林权改革“后半篇文章”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被列为国家级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之后,南宁市不断提升林权登记服务,在中和镇以整村方式推进试点工作,有效盘活林地资源,让林地既长“叶子”又长“票子”。2024年12月13日,该市成功办理广西首宗林权抵押登记业务,充分体现出林权登记的金融属性,对顺畅林地经营权流转、拓宽林农融资增收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持续做好林权改革“后半篇文章”打下了良好基础。

  构建机制,系统谋划凝合力

  南宁成立由邕宁区人民政府、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南宁市林业局三部门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构建了政府主导、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村干和乡贤对基层情况熟、威望高的优势,加强村级调处小组的桥梁纽带作用,结合林权登记的历史沿革,坚持“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基于林改时期林权登记发证基础,与市林业局组建联合服务小组,将林权登记服务窗口延伸至村委。林农到村委会提交申请后,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初审,引导林农开展室内指界,系统根据地籍调查成果自动生成林地图斑基本信息表、承包合同补充协议、不动产登记申请表,待林农签字确认后,工作人员将业务提交登记机构进行审核。登记机构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并登簿后,林农即可查看电子证照。纸质证书由登记部门缮证后流转至村委统一发放。通过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登记不出村、领证家门口”。

  针对分散发证时期,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登记面积和地类不一致的情况,南宁市开展“内业为主”的林权地籍调查,以明确林地地类。

  一是以三调数据以及最新年度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叠加林草湿一张图、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数据成果,扣除非林地部分后,摸清并形成可登记图斑底数;二是进一步分析因地类重叠造成一地多证问题的图斑,结合广西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数据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对属于林地的范围进行确权登记,其他非林地部分,会同林业、农业部门重新核实权属、认定地类后按程序进行登记;三是新增林地登记时,以广西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数据、最新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和原权属登记整合成果为基础,对地类情况进行叠加分析,避免产生新的地类重叠问题。

  数治赋能,创新技术路径

  试点中,南宁市顺利完成市本级12.84万本林权登记的数据整理和档案扫描建库工作,在自然资源“一张图”中,基本实现林权登记图形、属性、档案等信息“三个一致”的电子档案成果,实现历史档案数据数字化。

  高标准形成工作底图。由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共同指导,邕宁区人民政府牵头,各村(居)委会共同参与,在历史档案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分批、分类建立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台账。市自然资源局根据工作台账,将林权登记数据范围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高分辨影像和最新年度变更调查等叠加分析,形成符合林权登记范围的工作底图。

  高精准开展地籍调查。试点充分利用已有权属、管理资料,创新运用区域地图掩膜技术,借助高清影像图、实景三维数据、国土调查云等可视化技术手段开展内业指界,林农在村(居)委会办公室就能直观、清晰指认林地边界,对林地的权属信息、界址界线、面积范围等关键信息进行核实,实现“在村里、在网上”对林权地籍调查成果的确认。

  高效率规范办理业务。强化合同管理,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联合研编林地承包合同补充协议,同步开发线上签订系统,林农在村(居)委会办公室利用电子签字设备便可实现补充协议“线上签、掌上签、马上签”。同时,通过实时共享林地承包合同补充协议数据至林权管理综合系统,实现林权承包合同全链管理“无盲区”。集成业务数据,开发建设林权登记业务模块,将地籍调查成果、林地承包合同补充协议签订、不动产登记办理等三项事务集成到综合平台,实现三项事务“一窗受理、并联办理”。优化办理流程,通过大数据智能比对合并审核和登簿环节,业务办理环节由原来的5个减少至3个,信息录入量从20项减少到8项,降幅达40%,进一步提高林权登记办理的速度和效率。

  提质服务,激发林业新动能

  南宁局加快盘活林地资源,随着林权登记服务质效的提升,做好林权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登记服务“展链”。顺畅林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等登记服务,拓宽林农融资、增收新途径,让林地既长“叶子”又长“票子”,增强林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登记服务“强链”。充分利用南宁市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邕e登APP等业务办理平台,为林农提供“全程无纸、智能比对”的登记服务,强力支撑林业经济发展后劲。

  登记服务“延链”。强化部门联动,将林权登记成果与林业项目申报、林木采伐证申请等业务进行关联,提供“一套数据、两个部门、三级联动”的延伸服务,激发林业经济新动能。

  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截至2025年3月21日,南宁市试点地区共完成林权登记1913宗,登记面积8723.64亩,平均办结时限1小时。如今:

  产权更加明晰。通过高精度、可视化的技术手段开展的室内指界,明确林权宗地的界址界线、宗地面积,进一步维护林农的合法权益。

  登记更加高效。通过强化数字治理、构建综合平台、创新补充协议签订,进一步提升林权登记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地籍调查、林地承包合同补充协议签订、不动产登记办理三项事务高效集成办理。

  治理更加和谐。通过发挥村级调处小组的桥梁纽带作用,将林地矛盾纠纷“化解在早期、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消除基层不稳定因素,让邻里更加和睦、社会更加和谐。

  资产更加充实。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延伸登记服务,为开展林地流转、发展林下经济、申报林业项目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拓宽林农融资、增收途径。

  下一步,南宁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继续打通林权登记堵点问题,维护林农和林业经营者合法权益,增强林地金融属性,培育林下经济新赛道,持续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罗俨)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